课程简介:
2023秋季学期,景观学系副教授、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邬东璠老师新开设全校通识选修课《旅游游憩规划设计导论》。课程立足文化旅游背景,旨在从规划设计角度,带领学生认知文旅产业和产品特征,及相关的政策、市场、运营等内容,帮助学生塑造文旅融合新趋势下的旅游游憩规划设计思维。
课程设置紧贴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文旅部致力于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以使传统旅游业焕发新活力,促进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政策导向;积极回应近年来人们不断扩大的旅游需求和日益增长的文化体验需要。
课程的教学形式采用了与课程主题相辅相成的沉浸式现场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走出校园,走进文化旅游场景。课程通过与设计者、运营者、管理者的面对面沟通,以及作为游客亲身体验旅游游憩场所的成功经验,加深学生们对文化旅游的理解。课程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聚焦城市游憩、遗产旅游、山地旅游和乡村旅游四个方面,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旅游游憩思维。课程吸引了来自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美术学院、社科学院等不同院系同学,共同选课学习。
师生于颐和园佛香阁前合影
课程回顾:
在四次课程中,师生先后考察了四处不同类型的旅游游憩场所,体会了文旅融合对于旅游游憩发展的重要意义。9月23日,同学们聚焦城市游憩系统,前往东城区龙潭中湖公园。在园长、总经理与联合创始人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龙潭中湖公园以独立企业主导的特色运营理念,体会了机制体制创新与文旅融合设计给城市游憩发展带来的机遇,及其所面临的挑战。10月21日,师生来到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实地探访遗产旅游的经典案例。通过与颐和园管理处科长、主任等开展座谈会,并由专业讲解员带领走访经典游线,同学们学习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所具备的多重艺术与文化价值,进一步深入理解遗产旅游以保护为前提、以传承为目标的特点。
邬东璠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探访城市游憩系统
助教林国玄向同学们讲解八达岭文化
10月28日上午,师生抵达延庆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考察山地旅游的两种模式:研学康养基地和观光景区。先后探访了以研学康养为主的西沟片区和传统观光活动为主的红叶岭片区,现场学习体制机制作用、保护与开发协调、景区规划中融入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价值等要点。当日下午,师生共同前往石峡关谷,调研长城脚下的三个村庄。同学们先后考察了三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村支书带头、融入休闲度假新模式的里炮村园艺小镇与采摘园、借助外部引资建设的石峡村石光长城民宿群,以及突出长城文化品牌规划设计的帮水峪村民宿。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直观感受了文旅发展中“人”“财”“物”等资源相互协调的关系,以及文化产品与设计创新在乡村发展中的可能性,并深刻认识到乡村旅游中参与者的能动性和人因因素的驱动力,即“人”的重要性。
课程回顾总结:
经过四次课程实地学习,同学们对旅游游憩产业形成了初步认识,也体会到文旅融合思维对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为全校通识选修课,这门课程为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提供了一次认识和体会规划设计的机会,启发他们在未来从各自的专业领域方向持续关注旅游游憩产业发展。
撰稿:李睿祺